绿茶
你的位置:绿茶说 > 百科 > 中药 > 详细内容

白蒺藜子

时间:2017-10-04 23:01:36来源:绿茶说 www.lvchashuo.com 作者:Rosebush

目录导航:
  1. 白蒺藜子的功效和作用 
  2. 白蒺藜子的营养价值  
  3. 白蒺藜子的药用价值 
  4. 白蒺藜子的副作用和使用禁忌 
  5. 白蒺藜子的养殖方法 

白蒺藜子别称蒺藜,对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等症有功效。白蒺藜子是一年生草本,茎由基部分枝,平卧,淡褐色。长1.5-5厘米,小叶6-14,对生,矩圆形,长6-15毫米,宽2-5毫米,顶端锐尖或钝,基部稍偏斜,近圆形,全缘。

白蒺藜子

白蒺藜子的功效和作用

1. 对血压的作用 白蒺藜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醇提取物对狗的降压作用是通过胆碱能神经实现的,阿托品以及切断双侧迷走神经能阻断此作用.其生物碱部分对犬血压无影响,但对蛙心有抑制作用,水溶性部分有中度降压作用.临床研究表明: 治疗量的蒺藜皂甙对患者血压无明显影响.

2. 对心脏的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 蒺藜皂甙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增强心脏收缩力、减慢心律的作用,亦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垂体后叶素及异丙肾上腺素所诱发的缺血性心电图变化,有抗心肌缺血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 患者服用蒺藜皂甙治疗冠心病,有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并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胸闷、心悸、气短和心前区疼痛等症状.

3. 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蒺藜皂甙给家兔口服10mg/kg,连续60天,能显著降低实验性血高胆固醇症的胆固醇水平,升高卵磷脂/胆固醇比值.预防实验表明: 蒺藜皂甙可显著抑制血胆固醇增高,并可抑制卵磷脂/胆固比值下降.此外,尚有抑制动脉、心肌及肝脏的脂质沉着作用.但亦有报告认为,临床治疗剂量的蒺藜皂甙对血脂无明显影响.

4. 利尿作用 白蒺藜水煎剂及其灰分的水提取物有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主要是由于钾盐的存在.有报告认为,除了钾盐外,生物碱部分亦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临床治疗对腹水及水肿病人有效.但亦有报告指出,在盐水负荷的大白鼠实验中,利尿作用并不理想.

5. 强壮作用和抗衰老作用 蒺藜皂甙对机体有一定的强壮作用,对机体衰老过程中某些退化性变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 蒺藜皂甙能使因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的脾、胸腺及机体的重量明显增加,显著降低胆固醇及血糖水平,减少老年小鼠脾内色素颗粒,并对其聚集程度有明显改善趋势;能延长大鼠的游泳时间,对大鼠的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双相调节作用;能增加幼年小鼠肝及胸腺的重量,增强小鼠耐高温和抗寒能力;对羽化前果蝇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延长果蝇的寿命.

6. 对性机能的作用 蒺藜茎叶总皂甙对去睾丸雄性大鼠精液囊及前列腺发育无促进作用,亦不能使去卵巢小鼠子宫重量明显增加,提示其无雄激素和雌激素样作用;但其能促进幼年小鼠性器官的发育,说明该药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然而该作用可被去垂体和预先注射吗啡所抑制,则说明可能是先刺激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因子,后者再通过垂体前叶实现其作用的.

7.对平滑肌作用:水提取部分对大鼠度体肠管有对抗乙酰胆碱收缩的作用,生物碱部分亦能对抗大鼠离体肠管及蛙腹直肌因乙酰胆碱所引起的收缩作用。

8. 其他作用 白蒺藜生物碱及水溶部分均能抑制大鼠小肠的运动,能与乙酰胆碱的作用相拮抗.蛙腹直肌实验所见亦证明蒺藜醇提取物有抗胆碱酯酶活性;其中枢兴奋作用也是抗胆碱酯酶作用的结果.植物提取物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生长.

降低血压作用

白蒺藜子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其生物碱部分对犬血压无影响,但可抑制蛙心,水溶性部分有中度降压作用。

利尿作用

本品在印度民间作为利尿剂用;在盐水负荷的大白鼠实验中,利尿作用并不理想,其灰分的水提取物及植物煎剂的利尿作用,主要是由于钾盐的存在。但有人认为除了钾盐外,生物碱部分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临床上对腹水及水肿病人有效。

平肝潜阳

白蒺藜子味苦能降泄,入肝经,果实主降,故可平抑上逆之肝阳。用治头痛、眩晕、痉挛最效。

疏肝解郁

本品辛散通郁,横行排荡,非他药直达不留者可比。且入肝经,故可疏肝解郁。用治胸胁疼痛,不舒,太息,乳闭不通。《植物名实图考》曰:“白蒺藜子,用以开郁,凡胁上,乳间横滞气,疼痛难忍者,炒香入气药,服之极效。”

祛风明目

本品辛散祛风,苦能泻火,入肝经,肝开窍于目,故能宣散肝经风热,泻肝火,而祛风明目,甚有效力。故《本经逢原》曰:“白蒺藜子为治风明目要药,风入少阴、厥阴经者为响导。目病为风木之邪,风盛则目病,风去则目明矣。”本品入肝经,辛能散,寒能清,清泻肝热,凡目赤肿痈,羞明流泪,证属肝热上扰目窍者,甚有效力,故可用白蒺藜子。

祛风止痒

本品既辛且苦,能燥湿杀虫,祛风止痒。如《名医别录》曰:“即藜,主身体风痒,小儿头疮。”

散结祛瘀

本品辛温,可散结祛瘀。用治癥瘕积聚、痈疽、瘰疬、乳岩等。如《神农本草经》曰:“本品主恶血,破瘕结聚,喉痹,乳难。”《本草汇言》曰:“白蒺藜子去风下气,行水化瘕之药也。”

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本品苦降,入肝,有平抑肝阳的作用。常与钩藤、珍珠母、菊花等同用,以增强其平肝之功。

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及乳闭胀痛

本品辛散,入肝,又有疏肝解郁之效。可与柴胡、香附、青皮等疏理肝气药物配伍,用治胸胁胀痛,单用本品研末服或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等配伍,用治产后肝郁乳汁不通、乳房胀痛。

用于风热上攻,目赤翳障

本品味辛,又疏散肝经之风热而明目退翳。用治风热目赤肿痛、多泪多眵或翳膜遮睛等症,多与菊花、决明子、蔓荆子等药配伍,如白白蒺藜子散。

用于风疹瘙痒,白癜风

本品辛散,祛风止痒。治疗风疹瘙痒,常与防风、荆芥、地肤子等祛风止痒药配伍;《千金方》单用本品研末冲眼,治白癜风。

其他

白蒺藜子生物碱及水溶部分均能抑制大鼠小肠的运动,与乙酰胆碱表现拮抗。植物提取物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生长。植物中含有毒性剂量的亚硝酸钾(实际上植物只含硝酸钾,吃入体内后,被酶还原成亚硝酸钾);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而产生窒息。

白蒺藜子

白蒺藜子的营养价值 

化学成分

白蒺藜子多糖;生物碱哈尔满、哈尔碱、哈尔醇、对羟基苯乙酮基一3甲氧基一4羟基取代桂皮酰胺;黄酮;氨基 酸;甾体皂甙等。

1、白蒺藜子的抗衰作用和强壮作用

在临床上发现白蒺藜子皂苷能增强机体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 可用来防治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

2、白蒺藜子的性强壮作用

白蒺藜子中提取的一种单一成分皂苷——原薯蓣皂苷能增强性欲,提高性能力。

3、白蒺藜子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白蒺藜子总皂苷对缺氧再给氧、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引,并且与提高机体内源性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的氧化程度有关。

4、白蒺藜子对脑血管的作用

能增加脑缺血部位的血供,起到改善脑循环、保护缺血脑组织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白蒺藜子皂苷对磷酸二酯酶 有抑制作用。

5、白蒺藜子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研究表明,白蒺藜子皂苷可以降低缺氧/复氧诱导的皮层神经元的凋亡,减轻细胞损伤这种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神经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6、白蒺藜子的抑癌作用

在研究中还发现,白蒺藜子醇提取物中的白蒺藜子总皂苷可显著抑制人乳腺髓样细胞的增殖。

7、白蒺藜子的利尿作用

白蒺藜子果实的水浸液部分具有轻微的利尿作用,临床上对腹水和水肿病人有效。

8、白蒺藜子的降血糖作用

白蒺藜子水煎剂能显著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和正常小鼠的糖耐量 。

9、白蒺藜子的其他作用

研究发现白蒺藜子具有调节血脂、调节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抗菌镇痛、保护视网膜神经细胞等作用。

白蒺藜子的药用价值

平肝;解郁;祛风明目。主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房胀痛;乳闭不通;经闭;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癜风;疮疽;瘰疬。

1、《本草再新》:镇肝风,泻肝火,益气化痰,散湿破血,消痈疽,散疮毒。

2、《别录》:主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癀,可作摩粉。

3、《纲目》:治风秘及蛔虫心腹痛。

4、《药性论》:治诸风疬疡,破宿血,疗吐脓,主难产,去躁热。

5、《本经》:主恶血,破瘫结积聚,喉痹,乳难。

6、《日华子本草》:治奔豚肾气,肺气胸膈满,催生并堕胎。

7、《本草图经》:主痔漏,阴汗,及妇人发乳,带下。

8、《会约医镜》:泻肺气而散肝风,除目赤翳膜,肺痈,乳岩,湿疮。

9、《南京民间药草》:治红白痢疾。

10、《江苏植药志》:治胁痛,疗诸疡,去风活血。

附方

①治身体风痒,燥涩顽痹:白蒺藜子四两(带刺炒,磨为末),胡麻仁二两(泡汤去衣,捣如泥),葳蕤三两,金银花一两(炒磨为末)。四味炼蜜为丸。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方龙潭家秘》)

②治眼疾,翳障不明:白蒺藜子四两(带刺炒),葳蕤三两(炒)。共为散。每早服食后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③治胸痹,膈中胀闷不通或作痛:白蒺藜子一斤,带刺炒,磨为细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④治通身浮肿:杜白蒺藜子日日煎汤洗之。(《圣惠方》)

⑤治奔豚疝瘕:白蒺藜子十两(带刺炒),小茴香三两(炒),乳香、没药各五钱(瓦上焙出汗)。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⑥治急引腰脊痛:捣白蒺藜子子末,蜜和丸。酒服如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外台》)

⑦治气肿痛:白蒺藜子子一升,熬令黄,为末,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敷故熟布上,如肿大小,勿开孔贴之。干易之。(《千金方》白蒺藜子散)

⑧治乳胀不行,或乳岩作块肿痛:白蒺藜子二、三斤,带刺炒,为末。每早、午、晚,不拘时,白汤作糊调服。(《方龙潭家秘》)

⑨行经:当归、杜白蒺藜子各等分。上为末,米饮汤调服,食前。(《儒门事亲》当归散)

白蒺藜子的副作用和使用禁忌

副作用

1、内服白白蒺藜子可引起猩红热样药疹曾有l例白癜风患者,服白白蒺藜子2钱后1小时许,即感全身皮肤有扎刺感,随后发

现有针头大红色疹点,压之退色,继之皮肤普遍潮红;翌晨略觉轻快,遂又服2钱,数分钟后,上述症状迅速加剧,并有皮肤瘙痒,已烦不安等症。当即停药,大量饮水,给抗过敏治疗而愈。

2、生长在非洲者对羊有毒。

宜忌 

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乌头为之使。"

②《本草汇言》:"阴虚不足,精髓血津枯燥至疾者,俱禁用之。"

③《得配本草》:"肝虚,受孕,二者禁用。"

白蒺藜子

白蒺藜子的养殖方法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白蒺藜子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质疏松,质地肥沃的砂壤土。

繁殖技术

种子繁殖。8~9月种子成熟时选,个大、充实、饱满的绿白色的果实,晒干备用。播前将种子摊于石碾上碾,使果瓣分开,簸去果刺和壳渣,留下纯净种子播种。也可将种子在碾米机上碾两遍,筛选出种子。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将畦面浇透,撒上种子,覆盖严。点播时可按行距50cm,株距30~40cm挖穴,每穴丢种子4~5粒,覆土后浇水,667m2播量1~2kg。也可把种子催芽,置于用保水剂为基质配制的流体悬浮胶状液中,用流体播种机播下,更有利发芽。白蒺藜子最佳种植密度度为60cm垄作下大约10cm株距,最佳采收期8月下旬,产量可达到1400~2000kg·hm-2[7] 

田间管理

1、间苗:在苗高4~7cm时,拔掉弱苗和过密苗,在苗高10cm左右时。撒播按株距30~40cm留苗,点播每穴留壮苗2~3株。如发现缺株缺穴,应带土移栽补齐。

2、中耕除草:出苗后有杂草发生时,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锄时小苗期宜浅,以1~2cm为宜。

3、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应视地力情况,要进行适当的追肥,一般应追施两次。

4、掐顶:在8月中旬后,为了使种子能集中成熟,可掐去各枝的生长点,可使枝蔓上多生短枝,多结果,并能提早成熟。

病虫害防治

1、病害:野生白蒺藜子病害很轻,人工栽培白蒺藜子常见病害有白锈病、黑斑病、白粉病和锈病及苗期猝倒病。

2、虫害:常发生虫害有蟋蟀、豆蚜、红蜘蛛等。

相关阅读

专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