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
你的位置:绿茶说 > 百科 > 中药 > 详细内容

灵芝

时间:2017-08-30 17:32:00来源:绿茶说 www.lvchashuo.com 作者:Rosebush

目录导航:
  1. 灵芝的功效和作用 
  2. 灵芝的药用价值 
  3. 灵芝的用途 
  4. 灵芝的养殖方法 
  5. 灵芝的病虫害防治 

灵芝又称林中灵、琼珍(学名:Ganoderma Lucidum Karst)是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延年益寿的功效。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神经衰弱、虚劳咳喘。

灵芝

灵芝的功效和作用

第一: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可以每天服用灵芝水,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会发现身体在不断的恢复健康,最终支气管哮喘等到彻底的根治。

第二:治疗神经衰弱

中医方面认为灵芝具有很好的安神以及治疗健忘的作用,所以说将灵芝泡水喝之后能够有效的起到安神的作用,除此之外睡眠质量还有食欲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恢复,一些患者出现的头晕、头疼还有心悸的情况也会得到缓解。老中医告诉我们,灵芝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很强的调节能力,所以服用之后具有很好的镇静安神的作用,特别适合一些神经衰弱或者是失眠多梦的患者服用。在我国的古代,灵芝就是作为一种安神、滋补的药物而广泛使用。

第三:治疗心律失常

现在很多疾病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常见的就有冠心病等等。服用灵芝之后能够很好的缓解身体不适的情况,心律失常的情况也会得到有效的缓解最后直到消失。

第四:治疗肝炎

灵芝服用之后能够很好的治疗身体出现肝炎的情况,常见的就有畸形病毒性肝炎或者是萎缩性胃炎,以及各种恶性肿瘤的情况,是一种传统的护肝药物。

第五:治疗糖尿病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灵芝具有很好的降低血糖的作用,这是因为灵芝在进入身体之后会促进组织对于糖分的利用,并且还能够替代胰岛素抑制知返酸的释放,这样体内的血糖情况还有尿糖情况就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如果是糖尿病的患者,那么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适量的服用一些灵芝,这样能够很好的改善身体情况。

第六:治疗白细胞减少

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服用灵芝泡水能够很好的治疗一些由于化学原因、物理原因或者是药物所导致的各种白细胞减少的情况,令身体恢复健康。

灵芝的药用价值

1、灵芝味甘苦、性平,归心、肺、肝、脾经;可养心安神,养肺益气,理气化淤、滋肝健脾。主治虚劳体弱,神疲乏力,心悸失眠,头目昏晕,久咳气喘,食欲不振,反应迟钝,呼吸短促等症。

2、灵芝含有的“锗”,能使人体血液吸收氧的能力增加1.5倍,因此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并有延缓老化的作用,还有增强皮肤本身修护功能的功效,可用于各种慢性病所致的面色黄萎及由于气血不足而致的面部光泽等症;灵芝所含有机锗可诱导人体产生并激活NK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参与免疫调节。

3、灵芝中的多糖具有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力,抗肿瘤和护肝的作用;灵芝中的生物碱可以抗炎镇痛;灵芝孢子粉能止血、排毒、抗氧。

对神经衰弱的效果

据北京、武汉等有关医院用灵芝孢子粉治疗神经衰弱患者108例,30天为1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结果:患者的失眠多梦、心悸健忘、腰腿酸软、神疲乏力、烦躁等各种症状有明显改善,有效率为90%以上。

对糖尿病的效果

灵芝孢子粉具有改善胰脏血液循环,提高胰脏生理功能,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人症状等。据协和等医院用灵芝孢子粉治疗气阴两虚症状的糖尿病人。结果表明:应试病人用灵芝孢子粉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5%。

降血脂的功效

灵芝孢子粉对降低血脂有明显功效,高血脂患者除血液中血脂含量偏高外,还伴有神疲、乏力、头晕目眩、气短、胸闷气憋、食欲不良、腰酸腿软等症状。

灵芝的用途

灵芝具有非常广泛应用范围。对人的整体机能来说,灵芝具有双向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在整体上双向调节人体机能的平衡,全面的使人的免疫系统得到快速的提升,恢复人体的内脏和细胞达到标准化。主要表现的功率是:(l)抗肿瘤。许多专家学者的证实灵芝多糖能预防肿瘤的生成和揭制肿瘤的扩散及生长。上海药物研究所通过大量的实验提练出一种新的抗癌机理,就是端粒酶论。灵芝的成价能使癌细胞端粒酶失去存活的条件,促进了癌细胞自然死亡,也就是说灵芝能够杀死癌细胞。(2)抗衰老作用。灵芝从古代到现代都被称为是永柱青春的上等之品。(3)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灵芝可以有效的防止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近年来人们对生活质量和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促进了食品向功能方向发展。灵芝具有很高的天然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用在食品上具有很好的作用,不断的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我的用处。(1)灵芝酱油,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用品。国内的酱油大多是质量低档的产品,没有正规的生产技术及成份不合格,这些都是国内的市场竞争造成的。所以中国的酱油市场具有迫切的升级性和转型性,生产灵芝的功能性酱油是开辟酱油市场的新方向。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使之产品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并要经济上取得了成效。(2)灵芝醋,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食品添加剂,就是人们常常吃的食醋了,是人们家家户户的必备之品。为了给人们提供健康的食用醋,我国最新研究出灵芝醋,主要是利用灵芝药用功率来做成食用醋。罗大正等人是利用灵芝直接酿制灵芝醋技术的人,这也是一项专利技术。这种生产灵芝醋的方法是,将一般食用醋的营养成分与灵芝药用作用的有机结合,研究生产出更适合人们健康生活的食用灵芝醋。

近年来不断深人的对灵芝药用和食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1997年来我国的灵芝产量占全世界灵芝产量80%以上约3000吨。具有关部门统计,国内目前研究灵芝类药用真菌的科研单位近100多家,生产药剂和保健品的有200余家工厂。对于我国在灵芝的开发目标及人们需求上来讲,灵芝的药剂与保健品在科学技术、产品质量及生产设备上远远还不能达到标准,要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和开发灵芝产品。要利用现代的工艺技术,先进的设备对灵芝的种植、加工、成品质量进行严格化、标准化把关,促进灵芝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灵芝药用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历代医药家视为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神奇珍品。2000年,已知灵芝属(Ganoderma)真菌约100余种,分布最广的为赤芝(G.lu-cidum),其次为紫芝(G.japonicum),还有树舌(G.applana-tum)、松杉灵芝(G.tsugae)和簿树芝(G.capense)等均供药用。经过大量临床研究,灵芝对神经衰弱、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克山病、高原不适症、肝炎、出血热、消化不良、气管炎等各有不同程度的疗效。需要注意的是,仅仅通过用灵芝食疗这种方法并不能起到明显的防治效果,建议可用决明子、黑乌龙等组方为决乌汤茶这种中医经典组方茶,对高血脂等症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药理研究证明,灵芝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主含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真菌溶菌酶(fungal lysozyme),以及糖类(还原糖和多糖)、麦角甾醇、三萜类、香豆精甙、挥发油、硬脂酸、苯甲酸、生物碱、维生素B2及C等;孢子还含甘露醇、海藻糖(trehalose)。

灵芝粉末呈浅棕色、棕褐色至紫褐色。菌丝散在或粘结成团,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2.5~6.5微米。孢子褐色,卵形,顶端平截,外壁无色,内壁有疣状突起,长8~12微米,宽5~8微米。

取灵芝粉末2g,加乙醇30毫升,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毫升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灵芝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纳米)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灵芝

灵芝的养殖方法

人工栽培 

栽培技术

建棚地点选择。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通畅、管理方便的灵芝大棚,棚内要求地面清洁,墙壁光洁,耐潮湿。灵芝棚的大小视培养料的多少而定,一般建在树林、房前屋后林阴处,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适。培养料入棚前菇棚要严格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5毫升和高锰酸钾10克密封熏蒸24小时。春种以4~5月最佳,秋种以9~10月最好。

栽配料的制作。栽配料可用棉籽壳77%,麸皮10%,玉米粉10%,糖、磷肥和石膏各1%;或木屑70%,麸皮25%,黄豆粉2%,磷肥1%,石膏1.5%和糖0.5%配制而成。配制时先将棉籽壳、木屑、麸皮、石膏粉等原料拌匀,含水量60%~65%,以用手抓紧时指缝有水溢出但不滴下为好。栽培料拌好后用装袋机装袋,塑料袋选用15厘米乘以35厘米或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装,每袋装干料400~450克。聚乙烯袋采用常压灭菌10~12小时,聚丙烯塑料袋采用高压灭菌2小时,待料冷却到30℃以下时入无菌室内接种。1瓶麦粒原种可接种栽培料40~45袋,1瓶棉籽壳栽培种可接种栽培料25~35袋。将已接种的菌袋移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每排放6~8层高,排架之间留有人行通道,每周上下翻动一次,确保菌袋温度均衡,增加袋内氧气,促进发菌,同时去除有绿霉杂菌感染的菌袋。

发菌阶段的管理。灵芝是喜温型真菌,菌丝生长温度以26~28℃为最佳,子实体在24~28℃温度下长势最好,低于18℃子实体不能正常发育。发菌期间,培养室内温度保持22~3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50%~60%。每天通风半小时,每隔5~7天菌袋上下翻动1次。当菌丝题发满料袋溶剂三分之二时,移入培养棚内,松开料袋口,用手轻轻一提,留一点缝隙。棚内以散射光为宜,避免强光直射。经25~32天,菌丝便可长满料袋。个别料袋菌丝发育不均匀,可挑出单放。

出芝阶段的管理。当菌丝长满料袋后,用刀片把两端割成5角硬币大小的圆形口,以利出芝。出芝时棚温保持在26~3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氧气,保持地面存有浅水层,每天上午8时前及下午4时后打开门及通风口换气,气温低时中午12时通风换气。原基膨大3~5天,逐渐形成菌盖时,增加喷水保湿,气温过高时喷水保湿。

通风不良易出现畸形灵芝,当出现畸芽时要及时割掉。菌盖逐渐由白色转浅黄色,由黄色转为红褐色,菌盖边缘白色基本消失,边缘变红,菌盖开始革质化,背面弹射出红褐色的雾状孢子时,表明灵芝子实体已成熟,应及时采收。从割口到采收需40~45天。

采收。灵芝采收前1周停止喷水,关闭通风门口,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以便收集散发的孢子粉。孢子散发后,菌盖由软变硬,没有浅白色边缘,颜色由淡黄色转变为红褐色,不再生长增厚时,即可采收成熟的灵芝。采收灵芝时从柄基部用剪刀切除或用手轻摘,采收后及时阴干,有条件的烘干或晒干至含水量为12%,即为灵芝成品,装袋,置于干燥的室内保存或出售。成品以身干、菌盖肥厚、菌柄粗壮、质坚硬、色红褐、具漆样光泽者为佳。[1] 

注意事项

春芝的管理:3~6月产出的灵芝叫春芝。这一阶段调湿是关键,要适时进行菌棒浸水。浸水前先用8号铁铲从菌棒的一头穿到另一头,然后把菌棒排放与水槽或水沟中,以淹没菌棒为宜。注意:菌棒减量不到五分之一暂时不浸,温度超过25℃以上暂时不浸。

秋芝的管理:11~12月产出的灵芝叫秋芝。其管理要点:温度保持12~15℃,空气响度湿度保持85%~90%。在空气新鲜的情况下,减少水分蒸发,做好保湿工作。当芝蕾长到黄豆大小时,视天气情况喷水。气温高于20℃时早晚喷,中午不喷;雨雪天不喷;阴天少喷。

冬芝的管理:1~2月产出的灵芝叫冬芝,其质量最好。此时芝房内温度不要低于3℃。早晚不宜开窗,中午气温高时,适当开窗通风换气。 

灵芝

灵芝的病虫害防治

病害的种类

引起灵芝发病的直接原因称为病原。病原一般分非侵染性病原和侵染性病原,由这两类病原引起的病害分别称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由于非生物因素的作用,造成灵芝生理代谢失调而发生的病害,叫做非侵染性病害,也称生理性病害。

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

(1)营养不良。

(2)温度过高或过低。

(3)水分含量过高或偏低。

(4)光照过强或过弱。

(5)生长环境中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过浓。

(6)农药、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

(7)ph值不适。

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症状。

(1)畸形芝。

(2)菌丝不生长。

(3)菌丝生长不良或萎缩。

2 侵染性病害

造成灵芝致病的一类生物称为病原物。由于病原物的侵染,造成灵芝生理代谢失调而发生的病害称侵染性病害。习惯称杂菌污染。

寄生性病害。

特点:

(1)病原物直接从菌丝体或子实体内吸收养分,使灵芝生理代谢失调。

(2)病原物分泌有害物质,杀死或杀伤灵芝菌丝体或子实体的部分或全部。

2.寄生性兼竞争性病害。

特点:

(1)病原物与灵芝争夺培养基养分与生长空间。

(2)病原物直接从菌丝体与灵芝子实体内吸取养分。

(3)病原物分泌有害物质,杀死、杀伤灵芝的一部分或全部。

竞争性病害。

特点:病原物与灵芝争夺养分和生长空间。

绿色木霉

绿色木霉是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最高的,在灵芝栽培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生,可谓毁灭性、灾难性的病害和杂菌。严重影响着灵芝的产量和质量,是灵芝栽培中病害防治的重点。

形态特征

菌丝纤细无色,具分隔,多分枝。分生孢子梗从菌丝的侧枝上生出,对生或互生,一般有2-3次分枝,着生分生孢子的小梗瓶形或锥形。分生孢子多为球形,孢壁具小疣突,绿色或蓝绿色。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初为白絮状,后为暗绿色。

发病规律

(1)传播途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用水、昆虫等传播。老菇房、带菌的工具、原材料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发病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以多次重复再侵蚀。

(2)发生条件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的土壤、空气和各种有机物中,凡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或堆制发酵不良均很容易被感染。温度在15-30℃下绿色木霉孢子萌发力最高,菌丝在4-42℃范围内都能生长,以25-30℃生长最快;高温环境有利于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喜微酸性环境,但pH升至7以上也不死亡。

为害症状

绿色木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有机物质和土壤中,还常以分生孢子的形式漂浮在空气中,它适应性强,特别是在富含木质素纤维素的基质上极易发,一旦侵染后生长和发展很快,整个料层呈现一片绿色,且分泌毒素,破坏寄主的菌丝和细胞质,抑制灵芝菌丝的生长;和灵芝菌丝竞争养料,消耗养分,使寄主很快死亡。

防治方法

在栽培中,如果采取了以预防为主并辅助治疗的措施,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1)选用抗杂性好、菌丝生长势强的灵芝品种。选用优质的灵芝品种是栽培成功的关键。抗病能力好、生长势强的品种不易被绿色木霉菌感染。

(2)严格挑选栽培用种。所选菌种要求种性纯正,菌丝生活力强,菌丝洁白、浓密、健壮、菌龄适宜,防止菌种带入绿色木霉

(3)搞好栽培环境的清洁卫生。菇房内要清除菌渣、垃圾,彻底清洗栽培用架,并进行空间消毒,消灭杂菌隐匿场所,以减少传播媒介。搞好环境卫生对防止污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严格选料。培养料要求新鲜、无霉变,用前要曝晒数天,培养料配方要求合理,主料和辅料要充分拌匀,含水量控制在60%——70%左右,装量合适、松紧适度,装好后立即进行高压或常压灭菌,以防培养基的酸化。灭菌要求彻底。

(5)接种中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由于空气中到处漂浮有绿色木霉的孢子,操作时不能因为肉眼看不见而麻痹大意,操作人员的双手、衣物和所用接种工具、材料须严格消毒,如选用接种室接种的操作人员应戴上帽子,以防头发上落有绿色木霉的孢子。接种动作要尽量快捷、熟练,防止接种过程中带入杂菌、杂菌孢子,对灭菌过程中破损的袋子用胶布封好,并在封口处用75%酒精消毒。

(6)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使灵芝菌丝以绝对优势迅速占领地盘,减少杂菌的污染,起到以菇抑菌的作用。

(7)保证培养室内具有适宜的小气候,把好菌丝培养关。控制25℃左右的温度、60%——70%的湿度,注意通风换气,严防高温高湿,创造灵芝菌丝生长的最适宜环境条件,促进灵芝菌丝快速生长,迅速占领整个料面。

(8)认真抓好出芝阶段的培养管理工作。灵芝原基长出后,要及时拔去棉塞或开袋,以免原基损坏而感染绿色木霉菌。做好保温保湿工作,同时加强通凤和给予一定的光照,促使原基健康地长成子实体,子实体成熟后及时采摘。

(9)加强早期防治。定期检查生长情况,一旦发现污染,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绿色木霉的生长、蔓延。菌丝体生长阶段若发现料面有绿色木霉污染,可采用石灰水擦洗患处,或用石灰浆封杀,或注射5%石炭酸液等;如子实体感染绿色木霉,应及时摘除,以防蔓延。在栽培中为能有效地控制绿色木霉污染,也可选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进行拌料或治疗,但在选用杀菌剂时一定要慎重,以免杀死菌丝,或引起农药残留。曾用五种对果蔬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多菌灵、氢氧化铜、丰收纯、百菌清、杀毒矾对灵芝中绿色木霉生长进行了试验,发现多菌灵和丰收纯在稀释400~1500倍液拌料,对绿色木霉的抑制效果很好,其次是百菌清,但同样也抑制了灵芝菌丝的生长,而利用0.359g/L的氢氧化铜拌料,既能有效地抑制绿色木霉的生长,同时对灵芝菌丝的生长基本无影响。

青霉

青霉又称绿霉,是灵芝栽培过程中最主要的病害。在发菌和出芝期间均可发生,在温度高、湿度大和不通风的条件下容易滋生和蔓延。

症状

在采收时,留在栽培床上芝根容易染病,染病后逐渐侵染病体附近的健体。一般从健康灵芝的菌柄基部侵入,后发生黄褐色腐烂,并由基部向上扩展。影响子实体的产量及食用价值。

病原

该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分生孢子梗呈扫帚状分枝,最末一层的分生孢子小梗的顶端尖细,呈瓶梗状,其上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近圆形,无色,单细胞,直径3微米左右,只有在400倍的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清除。青霉初期的菌丝为白色,松絮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后,菌落的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浅绿色或蓝绿色。

发病特点

该病菌属于弱寄生真菌,生存在多种有机质上,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后,可通过气流传播,在温湿度适宜时,就会在有机物上产生菌丝。该病菌喜酸性,酸性培养料和含水偏低的条件有利于该病菌的生长和发生蔓延。在出芝期间,培养料含水分偏低,空气相对湿度过低、幼芝生长衰弱、残留在芝床上的芝根未及时清除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绿霉的繁殖力强,在灵芝的发菌期被浸染后,菌丝生长受到抑制,严重时不能产生子实体。子实体被侵染后,严重时会腐死。

防治方法

绿霉菌病一但出现,目前尚无法补救,防止绿霉菌重在预防。

(1)采收后,及时清理栽培场所,将瘦弱的幼芝及残留的芝根清除,减少病菌的发生。

(2)加强栽培管理,在芝蕾和芝盖形成阶段,在栽培室的地面喷洒水,保持湿润,适时通风透气。

(3)合理调节培养料的酸碱度,控制培养基呈中性至弱碱性反应,可以抑制该病菌的菌丝生长。可用石灰调节培养料的酸碱度,拌料时可加入1%的石灰,采完第一潮菇后,喷洒一次2%的石灰水清液1次。

(4)化学防治发病后,可在菇床上喷洒1:500倍的25%多菌灵或1:800倍的70%甲基托布津。

(5)在发生霉菌感染时,应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并在不影响灵芝生长条件下,降低相对湿度。感染严重的应及时移出淘汰并消毒。或用烧过的刀片挖除杂菌后,用沾5%新洁尔灭1000倍液喷雾灭菌。

常用药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

拟青霉

形态特征

菌丝白色,透明,有隔。菌落呈土黄色,常被误认为黄曲霉,菇农俗称黄霉菌。分生孢子梗自气生菌丝或索状菌丝生出,小梗细长,基部膨大,先端尖细,常弯曲,单个至扫帚状分枝。分生孢子短柱形、长椭圆形,光滑,成链状排列,有些菌系产生巨孢子。

发病规律

(1)传播途径广泛分布在土壤、空气及各种基质上,具有很强的腐蚀力,能侵蚀电工器材、橡胶、塑料等高分子聚合物。孢子依靠气流传播,制种及袋栽时常被大批感染。

(2)发生条件拟青霉适于中温、中湿环境,培养场地不卫生,通气不良等均是发病的主要条件。

为害症状

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丝初期白色,以后从菌落中心向边缘逐渐产生分生孢子,使菌落由浅黄色变为土黄色粉末状的霉层。在培养料内生长迅速,土黄色、松絮状。生长迅速,一般3天完成一个世代。菌落扩展型,一旦污染很快占领整个料层,菌种扩制和栽培全遭失败。

防法方法

(1)搞好卫生工作,场地不定期用500倍70%甲基托布律喷洒杀菌。

(2)培养室注意通风,保持空气干燥。培养架排入菌袋前应撒上一层杀菌剂干粉,以杜绝杂菌发生。

毛霉

毛霉俗称长毛霉,是一种常见的菌种污染杂菌,其生长速度快,发生普遍。

形态特征

毛霉菌丝无色透明,无横隔,菌落初期为白色,后为灰白色,淡黄色或淡褐色,,稀疏,粗壮。从气生菌丝上长出孢子囊梗,梗长且粗壮,不分枝,孢子囊为球状,内生许多孢囊孢子,孢囊孢子椭圆形,无色或淡黄褐色,单细胞。孢囊梗的近基部可长出短梗,顶端形成小型孢子囊,小孢子囊内有1个或几个孢子,菌丝无隔膜,老熟菌丝中间可形成后壁孢子。进行有性生殖时可形成球形的接合孢子。

生活习性

毛霉喜高温、高湿。温度高、湿度大的情况下,通气不良时发生率很高。

发病特点

毛霉菌常生活在有机物上。成熟孢子在空气中散播,温湿度适宜时在有机物上萌发菌丝,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其生长迅速。在菌种生长过程中培养料及接种用具消毒灭菌不彻底,或工作人员操作时没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或菌种瓶、菌种袋的棉花塞受潮均可造成污染。栽培室长期处于通风不良的状态,发生率高。

危害特征

毛霉能分泌有机酸和毒素,抑制灵芝菌丝的生长,培养基受害后,菌丝呈灰白色较粗壮,且生长速度快。后期气生菌丝顶端有许多黄白色圆形小颗粒体产生,后逐渐变为黑色。毛霉菌与灵芝菌丝争夺养分与水分。毛霉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很强,抗性强;抑制菌丝的生长。

防治措施

(1)搞好环境卫生,保持接种室、接种箱清洁、干燥、消毒严密。

(2)选择合适的栽培场地,远离牲蓄粪等含有有机物的物质。

(3)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料作培养料,在拌料时麦麸和米糠的用量比例控制在10%以内。

(4)拌料时用干料重量的0.2%的25%或50%的多菌灵或干料重量0.2%的甲基托布津拌料。

(5)加强栽培管理,适时通风透气,保持栽培室适当的温湿度,保持环境卫生清洁,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

常用药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

根霉

根霉又称旬枝根霉,黑色面包霉。

形态形征

根霉菌丝无色透明,无隔膜,不长气生菌丝,只产生弧形的甸甸菌丝,称为假根,有抱子囊产生泡囊。孢囊孢子无色或黑色。

生活习性

根霉属中温喜湿性杂菌,20℃~25℃下生长快速。

传播途径

主要以抱囊抱子通过空气、培养料等进行传播。

危害特征

(1)根霉分布广,适应性强;

(2)根霉分解淀粉能力强,基质中呈黑色颗粒状霉层。

防治措施

同毛霉。

曲霉

曲霉种类很多,为害较普遍的为黄曲霉和黑曲霉。

形态特征

曲霉菌丝透明无色,有分枝和分隔,菌丝比毛霉短而粗。分生孢子梗着生在由菌丝特化的厚壁膨大的足细胞上,不分枝,顶端膨大成顶囊。顶囊表面产生辐射状的单层或双层小便。分生孢子着生于小梗顶端,最后成为不分枝的链。顶囊、小梗和分生孢子链共同构成分生孢子头。分生孢子串生于小梗顶端,具有不同颜色和形状,是分类的依据之一。在PDA培养基上黄曲霉菌落初略带黄色,后渐变为黄绿色,最后呈褐绿色,分生孢子球形,黄绿色。黑曲霉菌落初为白色,后为黑色,分生孢子球形,碳黑色。

发病规律

(1)传播途径曲霉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及腐败有机物上,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

(2)发生条件曲霉主要利用淀粉,并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竹制培养床架,在湿度大、通气不良的条件下极易产生。适宜曲霉生长的酸碱度近中性。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黑曲霉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黄曲霉为25-30℃,相对湿度为65%-85%之间,在堆料内45℃可存活30分钟。

危害特征

基质被黄曲霉污染后,菌落呈黄至黄绿色,黑曲霉呈黑色,生长蔓延很快,与灵芝菌丝竞争基质营养,吸取养料和水分,影响菌丝生长。曲霉能隔绝氧气,使灵芝菌丝缺氧,抑制菌丝生长;黄曲霉分泌的黄曲霉素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黑曲霉和烟曲霉产生高浓度的孢子侵入肺内易产生曲霉病或称为“蘑菇工人肺病”。

防治方法

(1)搞好培养室、栽培场等的卫生工作,杜绝污染源。

(2)培养基严格灭菌,木屑、秸秆料等需暴晒后堆制或灭菌。

(3)拌料时添加1×l0-6的施保功或5×10-6多菌灵能抑制黄曲霉和黑霉的生长。

链孢霉

链泡霉又称红色面包霉或脉孢霉、串珠霉。主要种类有橙色链孢霉、粗糙链孢霉、好食链孢霉、问型链孢霉等。

形态特征

该病菌无性,其菌丝透明,有分枝,多隔膜,且疏松,呈网状,分生孢子梗从菌丝长出,在分生孢子梗顶端生成分生孢子,初期,在分生孢子梗顶端分生孢子呈长链状,可分枝,后期,菌丝可断裂成分生孢子,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粉红色或桔红色,粉状。

发病规律

(1)该病菌分布广泛,生活在有机物质上,经气流传播蔓延。场地不卫生,无菌条件差,灭菌不彻底,棉塞受潮、过松,菌袋有沙孔是脉孢霉初侵染的主要途径。一旦染菌后,所产生的新分生孢子是再侵染的途径。

(2) 链孢霉生活力极强,喜高温高湿,氧气充足时生长迅速,在4-44℃内均能生长,25-36℃生长最快。培养料含水量53%-67%时生长迅速,pH3-9均能生长。高温季节是该菌发生的高发时期。

危害特征

(1)来势猛,蔓延快,危害很大,一旦发生,难以治理,一般进行掩埋或焚烧;

(2)分生孢子萌发比其他霉菌菌丝快。

(3)气生菌丝抗性强,有力,能穿透棉塞,挤破菌袋。

(4)链孢霉在高温高湿的夏季危害猖獗,主要在培养料袋口和子实体根部及边缘蔓延极快,产生大量的桔红色粉状孢子。

防治方法

(1)培养料需新鲜无结块、霉变,使用前经暴晒,灭菌需彻底,防止棉塞沾湿,减少对菌种袋的损伤。

(2)培养场地、床架、墙壁等用500倍70%甲基托布津药液喷洒。

(3)对轻度棉塞感染,在无菌条件下,将瓶口和棉塞经火焰灼烧杀菌,棉塞沾石灰粉塞回原处;若栽培袋污染但灵芝菌丝生活力仍然很强,可在树荫下挖土30-40厘米,将菌袋排下,覆上湿润土,约半个月脉孢霉即消失;若严重污染,应及时清除烧毁或深埋,防止分生孢子再次扩散侵染。

(4)注意一旦出现橘红色块状分生孢子团,用湿布或湿纸小心包好拿掉,浸入药液中或深埋,切勿用喷雾器直接对病菌喷药,以免孢子飞散。

指孢霉

形态特征

菌丝洁白,棉絮状。分生孢子梗细长、稀疏,轮状分枝呈辐射状排列。分生孢子长圆形,无色,着生于小梗顶端,单生或呈小簇,多为4个细胞。

发病规律

(1)传播途径指孢霉生活于土壤中,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分布很多。灵芝覆土栽培时,土壤未经消毒处理,易传播此病菌。

(2)发生条件高温、高湿、不通气和覆土过厚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

为害症状

该菌在覆土表面局部出现白色棉絮状菌丝,继而迅速扩展形成1层厚度达1-2厘米的白色菌被,将床面覆盖。受害的灵芝菌柄被纤细的菌丝侵害,使菌柄基部呈水渍样腐烂,形成黄褐色或淡褐色软腐症状,使子实体正常发育受到抑制。

防治方法

(1)覆土前用5%甲醛溶液进行熏蒸处理。

(2)拌料采用于净的流水或自来水。

(3)染菌初期可局部扒去菌被撒石灰粉或喷雾2%的甲醛溶液,加强通风并停水1-2天。

(4)在不损害幼芝生长的前提下,及时清除杂菌的覆土,重新盖上1-2厘米的火烧土或消毒处理土。

灵芝酵母菌

酵母菌是一类没有丝状菌丝结构的子囊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灵芝、银耳等食用菌菌种生产及栽培过程中可污染培养基及培养料,主要是污染培养料,导致培养料变质,抑制菌丝的生长。

症状

酵母菌侵染时多从银耳培养料中间开始,导致培养料发酵变质,且有酒酸气味散出,影响菌丝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病原

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该菌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为浆糊状或胶质状,颜色有乳白色、粉红色、乳黄色。有的带有粘性,有的边缘整齐,有的表面光滑,有的表面皱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芽孢子,芽孢子无色,单细胞,与母细胞形态相似。

发病特点

酵母菌在有机物上生活,孢子随气流传播,在菌种生产过程中或生料栽培中由于消毒灭菌不彻底,瓶袋内装料多和装料紧,且瓶袋间排放紧密,易发生该菌。高温高湿有利于酵母菌萌发和繁殖,床料过厚、培养料含水过高,均会导致培养料发酵变质。

防治方法

(1)在菌种生产时,使用适量的菌种袋,避免培养料装袋过紧。灭菌时,瓶袋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利于整齐疏散。原种及栽培种不宜采用常压间歇灭菌方法。常压1次性灭菌至少要保持100℃8小时。

(2)在接种中进行无菌操作,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接种规程。

(3)栽培过程中用干料重量的0.2%的25%的多菌灵或0.1%的甲基托布津拌料。保持培养料适宜的含水量及温度。用干净的水喷洒,减少病菌的发生。

(4)在栽培生产中发现培养料温度过高,散发出酸味,及时用石灰水(pH=13-14)浇灌培养料,控制酵母菌繁殖。

常用药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

疣孢褐地碗菌

形态特征

子囊盘碗状,无柄,暗褐色,宽3-6厘米。子囊上部圆柱形,往下渐细成柄。孢子单行排列在子囊上部,椭圆形,有明显小沈突。侧丝浅黄色。

发病规律

(1)传播途径孢子由气流和风传播,也可随培养料及覆土带入而引起病害。

(2)发生条件有机质丰富,培养场地湿度大,通风差等条件下易于发生。

为害症状

床畦培养料及疆土上长出一颗颗近圆形、略带肉色的子实体,大小如绿豆粒至黄豆粒大。长大后,顶端开口形成杯状或碗状的子实体,近无柄,后期边缘开裂呈花瓣状,并释放出子囊抱子。受疣孢褐地碗菌为害时,基质丧失养料和水分,影响灵芝菌丝的生长和养分积累而引起减产。

防治方法

(1)做好场地的清洁卫生工作。

(2)覆土经消毒处理。

(3)发现病菌子实体发生应及时摘除,集中处理,防止扩大传播

鬼伞

形态特征

鬼伞类在形态上的共同特征是菌盖初呈弹头形或卵形,玉白、灰白或灰黄色,表面大多有鳞片毛。菌柄细长,中空。成熟后菌盖展开,菌褶由白色变黑色,最后与菌盖自溶成墨汁状。孢子黑色,椭圆形,混在墨汁之中。

发病规律

(1)传播途径鬼伞常发生在马、牛、羊粪肥及堆肥、发酵不良的料堆上,霉变或受潮的稻草、棉籽壳等原料上也常常有大量鬼伞孢子。由空气和带孢子的基质和覆盖物传播。已发生的鬼伞,开伞后迅速自溶,随墨汁状液体再次传播。

(2)发生条件营养方面,培养料添加氮源过多,或发酵过度而产酸和释放出过量的氨;喜高温、高湿环境,大多发生在高温炎热的夏季和潮湿的基质上;酸性环境极易诱发鬼伞大量发生。

(3)生长特性鬼伞生长速度快、出现早、周期短。如长根鬼伞从子实体形成至开伞约7小时,从开伞到菌体自溶约8小时,从子实体形成至全部自溶只需24小时;孢子量多,繁殖力强,来势凶猛。一朵毛头鬼伞释放的孢子在50亿个以上,一旦发生易造成毁灭性灾害。

为害症状

鬼伞子实体出现前无明显症状,待子实体长出料面后,可见到许多灰黑色小形伞菌,生长极快,朝生暮死,布满整个床面。灵芝覆土栽培中可见到该菌发生,与灵芝争夺水分和养料,引起减产或绝收。

防治方法

(1)选用干燥、新鲜、无霉变的原料,使用前暴晒2天。原料堆制发酵时,料温需达70℃以上并及时翻堆。配料碳氮比和含水量需合理。

(2)覆盖前土壤需加5%甲醛溶液密封熏蒸处理。

(3)一旦发生鬼伞应在其开伞前及时拔除烧毁或深埋。

灵芝生理性病害

由于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往往导致灵芝生理代谢失调而发生病害。

为害症状

发生生理性病害后,会长出畸形芝,菌丝停止生长或生长不良出现萎缩现象,也有徒长现象发生。

病因

由于在栽培中,管理不当,造成芝体营养不良;栽培室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或ph值不适;光照不协调;畦床含有过浓的有害气体;农药及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菌丝没有发育成熟,过早进行覆土,培养料中含氮比例过高,易造成菌丝徒长。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适时通风透气,保持适当的温湿度,注意环境卫生。

(2)选用优质菌种;合理配制培养料,要求适当的含氮量,常用的麦麸或米糠一般不超过20%,以免菌丝徒长;菌丝体培养成熟后再进行覆土出芝。

(3)可用1%-3%的石灰水喷洒畦床,待表面稍干后再覆盖树枝等遮盖物,也可防止菌丝徒长。

(4)选择合适的农药及生长调节剂,防止农药中毒。

菌丝徒长

畦床菌丝长到一定阶段后应由浓密气生状态转入倒伏结菌阶段,若菌丝继续生长而迟迟不倒伏,长时间不出芝,此现象称菌丝徒长。

徒长的原因

(1)没有及时通风或透气时间不够,畦床处于缺氧状态.菌丝生理活动发生紊乱而徒长;

(2)畦床所处环境相对湿度太大,气生菌丝不倒伏;

(3)菌丝没有发育成熟,过早进行覆土,使菌丝在畦床上继续旺盛徒长;

(4)培养料中含氮比例过高,易造成菌丝徒长。

2.14.2徒长的防治措施

(1)培养料栽培配方中含氮量适当,常用的麦麸或米糠一般不超过20%,以免菌丝徒长;

(2)菌丝体培养成熟后再进行覆土出芝;

(3)注意通风透气,降低畦床水分湿度,控制菌丝徒长;

(4)可用1%-3%的石灰水喷洒畦床,待表面稍干后再覆盖树枝等遮盖物,也可防止菌丝徒长。

菌丝萎缩

菌棒覆土后迟迟不萌发或萌发后生长不良,慢慢萎缩,或头批芝产出后出现菌丝萎缩,影响产量。

萎缩原因

(1)畦床覆盖物太薄,进床后温度过高,发生烧菌,导致菌丝萎缩;

(2)培养料水分过高,引起菌丝自溶;

(3)喷洒多菌灵或其他药液不当,抑杀菌丝而导致萎缩;

(4)菌种质量太差,抗逆性差,经不起不良环境的刺激;

(5)畦床环境缺氧,菌丝生理活动受阻导致萎缩。

防治措施

(1)选用优质菌种;

(2)因水分、温度等条件引起的菌丝萎缩,可重新覆埋菌棒进行补救;

(3)注意畦床水分、温度的调节,注意通风换气;

(4)注意喷施药液,以免对菌丝产生不良影响。

灵芝的虫害防治

虫害的主要种类

(1)昆虫类:主要是鳞翅目、鞘翅目、等翅目、弹尾目的一些昆虫。如螟蛾、甲虫、白蚁、露尾虫等。

(2)蜗类、线虫、蛞蝓等小动物。

(3)一些大型的鸟类、鼠类、兽类等也常危害芝场、偷食芝体。

虫害的主要习性

(1)趋光性。昆虫等害虫对光有明显的趋向性,也有某些害虫对光有避开的习性,这种行为称趋光性。

(2)趋色性。不同种类的害虫喜欢不同的颜色,有的喜黑色,有的喜绿色或褐色。如蜗类喜欢黑褐色。

(3)趋化性。害虫对某些化学物质有趋向、避开的反应,称趋化性。

(4)择食性。害虫对食料有选择习性。以新鲜植物为食料者的称植食性害虫;以动、植物尸体、腐烂物或粪便为食物的称腐食性害虫。

(5)休眠习性。指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如高温、干旱、食物缺乏、光照变化等恶劣条件下引起某些害虫生理代谢改变,出现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

(6)某些害虫还有聚集、迁飞、假死等习性。

线虫

形态特征

线虫种类多,分布广。线虫体细长1毫米左右,不分节,白色透明,体形圆筒形或线形,两端尖细中间略粗,外形似蛇则,有头、颈、腹、尾之分,一般肉眼很难看见。

生活习性

线虫多寄生或半寄生,喜温暖湿润的环境,生活经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畦床湿、粘、臭时易发生线虫。

危害特征

以幼虫刺取菌丝养分,也为其他病菌创造条件,从而加速或诱发各种病害,致使培养基质变黑,发粘,菌丝萎缩或消失。

防治措施

(1)芝场选择排水条件好,土壤渗水强,积水少的地方,减少适合线虫的生长条件;

(2)在芝场四周或地面喷洒1:1000倍的敌百虫液,也可用浓石灰水或漂白粉液进行喷雾;

(3)保持畦床环境卫生,控制其他虫害的入侵,切断线虫的传播途径。

螨类

形态特征

螨类体形小,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体呈圆形或卵圆形,体长约0.2-0.7毫米,体色多样。体躯分领体和躯体两部分,有足,有肛门和生殖孔。

生活习性

螨类喜栖温暖、潮湿的环境,发育、繁殖的温度为18-30℃,湿度大的环境中繁殖速度很快,培养料、禽畜躯体及老菇房等都是螨类的重要虫源。它以霉菌和植物残体为食物。

危害特征

螨类吸食灵芝菌丝,使菌丝发生萎缩,变色,甚至消失,严重时培养料中菌丝被全部吃光,造成栽培失败。而且还传播木霉、黑孢霉、镰刀菌等,菌种感染后,使菌丝稀少,退化,常给制种和栽培带来很大损失。

防治措施

(1)畦床场地要选择远离仓库、饲料间,禽舍等地方,杜绝虫源侵入;

(2)每立方米畦床用磷化铝10克、熏蒸72小时,能有效地杀死蜗类;

(3)菌丝培养期间可用菇保粉撤放场地上,每500克药粉可处理20平方米培养场地,每25-30天处理1次;

(4)菌袋有螨类发生侵害时,覆土前可用棉花蘸少许50%的敌敌畏,塞人袋内进行熏杀,螨类危害严重的菌捧要及时予以废弃,以免螨虫繁殖增多。

白蚁

白蚁又叫白蚂蚁,白蚁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区,而平原地区发生较少。白蚁类是个大家族,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最繁盛。常见种类:家白蚁、黑胸散白蚁、黄胸散白蚁、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等。其中以黑胸散白蚁和黑翅土白蚁危害较多。

形态特征:

每个巢群中均有三种形态和不同功能型白蚁。大翅蚁(繁殖蚁一种)又称飞蚁,体长7.5-8.5毫米,翅长11毫米,头近圆形,褐色,分泌孔不明显,触角21节。胸腹部黄褐色。翅灰白色透明,翅和前缘淡黄褐色。兵蚁体长5.5毫米,头卵圆形,黄色,有明显的分泌孔。上颚褐色,向内弯曲,内侧无齿。触角14-15节。胸腹部乳白色。工蚁体长4.5-6毫米,头圆形,无分泌孔,触角15-16节,胸腹部乳白色。

生活习性

白蚁是一种营巢穴生活的昆虫,具有群栖性。在南方,大翅蚁于5-6月闷热、气压低的傍晚进行分群。家白蚁喜阴暗潮湿,春末夏初开始外出活动,至秋后天气转凉才逐渐转入蚁巢内活动。在栽培场(室),蚁巢一般筑地面上、泥墙内或天花板上。巢有主副之分,主巢一般在近水较坚隐蔽、干燥、食物丰富处,巢内有蚁王、蚁后、幼蚁、卵及部分工蚁、兵蚁;副巢是工蚁、兵蚁暂时聚集的地方。全巢有较大的蚁路通向水源,主副巢之间有蚁路相通。兵蚁和工蚁的眼睛已退化,外出靠嗅觉觅食,身体隐于一层泥质覆盖,如披一层泥被,防止天敌的进攻和体表水分蒸发。喜在枯枝烂叶堆和较潮湿荫蔽的地方活动,白蚁的营养源主要是木材,还有杂草、颜草等纤维质腐物。

危害特征

白蚁危害时主要蛀食灵芝段木,顺木纹穿食,导致段木树皮和木质部分离,与灵芝争夺养料,抑制灵芝菌丝生长及子实体的形成,并侵入木质内部,且轻而易举地蛀空培养料畦床,危害严重时可发生几十群甚至数百群蚁群,段木被蛀空,造成减产或绝收。

在靠近地面的一端筑泥路挖洞,钻人段木皮层下蛀食做巢,以段木及菌丝体做食料,然后逐步扩展成分支隧道式洞穴,不仅损坏段木树皮还能蛀食木质内部。蛀出多个不规则的孔洞,孔洞四周敷着泥土。

防治措施

(1)栽培时严格选择段木排放场地,远离蚁巢、枯枝朽木、腐质物的地方,清除栽培场地周围的枯树及树桩,将树根挖去,以防招引白蚁,减少适合白蚁生存的环境。

(2)在场地四周挖宽40厘米、深50厘米的沟,沟内放水,防止白蚁进入栽培场地。栽培场周围,埋入松木、蔗渣并掺入灭蚁药诱集杀灭隐藏蚁。

(3)段木以"井"字形排架,最下层菇木用四块石头垫起,石头四周撒杀白蚁的药,防止白蚁爬上段木为害。

(4)化学防治用80%亚砷酸加15%的水扬酸及5%的氯化铁配成配成毒杀剂喷施在蚁巢、蚁路上,洒药时不能直接用在段木上,药剂对人畜有剧毒。

(5)畦床使用前撤放白蚁粉毒杀和驱赶白蚁,清除白蚁后再进行栽培。常用药剂亚砷酸、水扬酸、氯化铁。

地老虎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23毫米,翅展42-54毫米,暗褐色,前翅中部有黑色肾状纹或环状纹,两条从前缘到后缘的纵带,后翅灰白色。

幼虫褐色,老熟幼虫体长约40毫米,有明显的背线,体表粗糙,并布满黑色小突起。腹部各节背面有4个较明显的小黑点,呈梯形排列。末端有较坚硬的臀板。臀板上有黑褐色纵带两条。

发生规律

地老虎是一种杂食性的害虫,生活在土壤中,既可在培养料中啃食菌丝,也可为害子实体,被害处常留下明显的凹陷缺刻。管理粗放的菇房发生较严重。在室外露地阳畦栽培及塑料大棚中发生较多。

为害特点

该虫以幼虫取食灵芝的菌丝,抑制菌丝的生长,影响子实体形成,使灵芝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在栽培室中安装纱窗、纱门,防止成虫飞进培养室产卵。适时通风透气,增加菌丝对氧气的吸收,搞好环境卫生,将周边的废弃物集体处理。

(2)栽培前最好用高锰酸钾对栽培室消毒。

(3)发现有幼虫为害时,及时捕杀。

(4)可用青菜叶拌入90%敌百虫,然后撒在栽培室。

常用药剂高锰酸钾、敌百虫。

黑腹果蝇

形态特征

成虫体较小,长约4毫米,黄褐色,腹未有黑色环纹,腹眼有红白变形,单眼3个,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背面前端有一对触角丝,触角芒状。翅透明,前缘脉上有2个缺口,腹部粗短。雌成虫腹部末端尖细,颜色较浅,有黑色环纹7节。卵长约0.5毫米,乳白色,卵表有网状小格,前端有2根卵丝。幼虫体小,长4.5-5.5毫米,蛆形,乳白色,无胸足及腹足。蛹围蛹,初期白色,后渐变黄褐色。

3.7.2 发生规律

黑腹果蝇喜在腐烂水果及发酵培养料上产卵繁殖,繁殖速度快,一年可繁殖多代,温度在10℃时卵期长达57天,15℃时为18天,20-25℃时为6-4天。世代历期在20-25℃时为12-15天。生长适温为20-25℃,30℃时成虫不育和死亡。

危害特征 

(1)幼虫取食灵芝菌丝和培养料,导致培养料表面呈水渍状腐烂,可引起细菌的侵入。并能钻食芝体,导致子实体萎缩腐烂。

(2)成虫可携带霉菌、线虫、螨类等病虫害。加重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灵芝的产量及品质。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清理栽培场所及周围含有机质的废弃物,在栽培室安装纱门和纱窗,畦床荫棚要封闭严密,防止成虫飞人产卵为害。菇房要定期洒石灰或喷杀虫药剂。

(2)利用黑腹果蝇的习性,用酒、糖、醋、水按1:2:3:4比例配成混合液进行诱杀,并加少量敌敌畏,盛于盆中,每2-4耳架放1-2盆诱杀成虫。

(3)如发现有被害症状,可在潮湿的培养料上稍微洒上敌百虫或敌敌畏杀虫剂,杀死幼虫,也可洒些石灰粉。

(4)在培养袋进棚前要作内外喷酒0.2%乐果或0.2%敌杀死处理,以彻底杀死虫体。每隔5天以1:1000倍80%敌敌畏溶液喷洒畦床四周,防止成虫和幼虫的发生。

常用药剂敌百虫、敌敌畏。

蛞蝓

蛞蝓别名水蜒蚰、鼻涕虫等。属软体动物。为害食用菌的种类有野蛞蝓、双线嗜黏蛞蝓、黄蛞蝓。

形态和习性

(1)野蛞蝓体柔软无外壳,暗灰色、黄白色或灰黄红色,少数有明显的暗带或斑点。触角2对,黑色。外套膜为体长的1/3,边缘卷起,内有一退化的贝壳盾板,分泌黏液无色。伸展时体长30-40毫米,宽4-6毫米。

(2)双线嗜黏液蛞蝓外套膜覆盖全背部,仅露出足的尖端。体灰色或淡黄褐色,背中及两侧各有一条黑色斑点组成的纵带。体前端较宽、后端狭长。尾部有脊状突起。触角蓝褐色。?足肉白色。黏液乳白色。呼吸孔圆形,位于触角3毫米处。伸展时体长达120毫米,宽12毫米。

(3)黄蛞蝓体裸露,柔软,无外壳。深橙色或黄褐色,有零星的浅黄色或白色斑点。?足为淡黄色。分泌淡黄色黏液。触角淡蓝色。体背前1/3处有一椭圆形外套膜。伸展时可达120毫米,宽12毫米。

无论哪一种蛞蝓其共同的生活习性是,白天躲藏在阴暗潮湿的草丛、枝叶、石块等下面,夜晚外出活动和为害。食性杂。一年繁殖1代。最适活动温度为15-25℃。

为害情况

幼虫与成虫均取食菌蕾和子实体幼嫩部分,常将菌盖咬成缺刻或锯齿状,造成子实体残缺不全,失去商品价值。经蛞蝓爬行过的子实体,常留下一条白色黏质带痕,影响产品质量。

防治方法

(1)清除栽培场及周围的杂草、枯枝落叶、石块等,使蛞蝓无藏身之地。地面撒石灰粉或喷洒0.3%-0.5%的五氯酚钠。

(2)利用蛞蝓昼伏夜出、晴伏雨出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杀。

(3)蛞蝓常出入处喷洒5%煤酚皂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砷酸钙与饼粉(1:10)制成毒饵,傍晚撒在场地附近。

谷蛾

谷蛾又名蛀技虫,幼虫蛀食多孔菌类。近年在江苏一带发现在段木灵芝、蜜环菌棒、代料灵芝和平菇的培养基及菇体上为害。

形状特征

成虫体长5-7毫米,翅展14-20毫米,体灰白色,头顶有浅白色坚毛,触角为丝状,复眼黄褐色,由鳞片围绕,前翅有数排上翘的灰白色鳞片,形成3条黄带。唇鬃较长,密生灰白色长毛,略上举。卵长0.6-0.8毫米,近圆球形,乳白色,表面有极薄的棉状丝覆盖。幼虫体长18-23毫米,宽1.8-2毫米,初孵化时为乳白色,老熟幼虫为青黄色至淡绿色,头棕黑色,每侧有6个白色单眼,触角褐色。

蛹长7-8毫米,宽1.9-2.1毫米,棕褐色,2-6腹节背面前端与后端,各有棕褐色刺一列,前列大而稀,后列小而密。7-9腹节背面仅前端着生刺一列,腹末背面有1对棕褐色突起,两侧各着生1对浅棕色突起,上生长毛1根,腹面有2对较小的棕色突起。

发生规律

食丝谷蛾在江苏一带一年发生两代。以幼虫越冬,在翌年3月份活动,7-8月出现第二代的成虫,8-10月是第二代幼虫为害高峰期。在温度下降至11℃以下时,幼虫开始吐丝与粪便和培养基粘合一起做茧;当温度回升到14℃时幼虫又开始取食。谷蛾活动的适宜温度为14-30℃,当平均温度25℃,相对湿度80%时,将卵产在接种穴或菇木树皮缝隙中,卵期为7-8天,幼虫期45-48天,蛹期17-20天,成虫期7-9天。谷蛾常在晚上活动,白天多在菇木蔽光处潜伏,成虫不善远飞,羽化后3-4天开始交尾,经过1-2天后产卵。雌蛾寿命7-9天,雄蛾6-8天。

为害特点

在覆土灵芝上,谷蛾钻蛀芝体,取食芝内容物,并将粪便排出芝体表面,发生严重时,可把芝体食光。灵芝谷蛾在灵芝原基形成到芝盖生长期都危害灵芝子实体,越冬幼虫一般在5月中下旬化蛹羽化,幼虫从子实体的幼嫩部位蛀食进入,使菌盖出现许多蛀食孔道,并排出成串的颗粒状粪便,气候潮湿时,排出物粘结引起灵芝子实体腐烂,成熟幼虫在灵芝的蛀孔内做茧化蛹,羽化后蛹壳被成虫带出虫道口,一年发生2-3代,以幼虫做茧越冬。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缩短出菇期,清除废弃物,消灭越冬虫源。

(2)根据食丝谷蛾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杀。

(3)化学防治发生严重时,用40%氧化乐果500-1000倍液,2.5%溴氰菊酯1000-2000倍液,20%速灭杀丁1000-2000倍液或鱼藤精800-1000倍喷洒。

常用药剂氧化乐果、溴氰菊酯、速灭杀丁、鱼藤精。

东方蝼蛄

东方蝼蛄俗称土狗、地狗。

形态和个性

成虫体长29-31毫米。头圆锥形,浓黑褐色。前胸背板卵圆形。前翅黄褐色,可延伸至腹中部,腹部纺锤形,腹背为黑褐色,腹面暗黄色,末端有较长尾须1对。前足特化为开掘足,后足肠节背侧内缘有棘刺3-4个。若虫体形与成虫相似,灰黑色。

一年发生1代,成虫、若虫均可越冬。昼伏夜出,具有趋光性和趋马粪、土粪等有机质的习性,白天常匿在菌床培养料内。雌虫喜产卵于潮湿的河岸、沟渠和松软的培养料内,卵历期20-25天。

为害情况

在菌床内打洞、挖地道,破坏菌丝体,影响菌丝生长,也能咬食菌柄、幼蕾,破坏灵芝的正常生长和降低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捉或灯光诱杀。

(2)毒饵诱杀,用57%辛硫磷0.25千克、麦皮1.5-2.5千克,加水适量(手握成团、落地能散为度),傍晚撒在菌床周围。

膜喙扁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12毫米,前胸背板宽3.0-4.0毫米,腹部宽3.4-4.5毫米。体扁平,体色棕褐色至黑色。头向前延伸,先端分叉。触角突起,4节,第一节较粗,第四节最短。其前半节呈褐色并密生灰色纤毛。口吻褐色,较短,伸至开放的喙沟后缘。复眼突出,半球形。前胸背板近于梯形,在前半部有不规则隆起4个,后缘中央明显向前弯曲。小盾片呈三角形。前翅基部两边平行,翅窄小。雄虫前翅伸过第七腹节背板中央,雌虫伸至该节基部,膜片翅脉凸突明显。雌虫第七腹节节侧叶角状;第九腹节后缘较平钝,其中央微突出。雄虫中央纵脊显著,腹部气门位于腹面,远离侧缘。

卵长1.8-2.0毫米,似米粒状,初产时乳白色,半透明,有光泽;后期变为橘红色,并出现红色眼点。前端略大于后端,卵壳表面具明显的5-6边网状脊纹。

卵:长形,似米粒状,前端略大于后端,长1.8~2.0毫米,粗0.5~0.6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半透明,有光泽;后期变为橘红色,并出现红色眼点。卵壳表面具明显的5~6边形网状脊纹。 

高龄若虫及成虫有假死性,喜群居,整个生育期主要在土下活动取食。成虫飞翔能力较弱。怕光喜阴。受惊时尾部会喷射臭液体,故俗称“臭屁虫”。

为害情况

成虫、若虫在覆土下的灵芝段木或菌棒周围活动,为害灵芝菌丝,影响子实体的正常发生,严重时造成绝收。吸取灵芝菌丝和原基内的汁液,影响菌丝的生长。灵芝段木受害后,出芝量减少,灵芝个体变小,出现畸形芝;发生严重时,抑制出芝,降低灵芝产量和品质。

1994年首先在龙泉市宝溪乡椴木灵芝上发现该虫,近年来在椴木灵芝产区危害十分严重,为害范围日益扩大,极大地影响了椴木灵芝的产量和品质。灵芝膜喙扁蝽主要分布于我国浙江龙泉,福建邵武、广西南宁、海南岛、台湾及日本。

3.防治方法

(1)种植灵芝的田块应与其他作物轮作,以减少虫源。

(2)该虫有隐居和群居于灵芝棚内紧贴土面的木片、竹片下越冬的习性,越冬前在灵芝棚内四周放木块或竹片进行诱集,翌年成虫活动前,集中烧毁。

 (3) 适时提前排放新段木,避过各代对灵芝的为害。该虫第一代成虫羽化高峰在7月底至8月初,第二代在10月上、中旬,适当提前排放新段木,可使第一批灵芝在7月以前,第二批在10月初以前收获完毕,这样避过了虫害,保障灵芝不受农药的污染。

(3)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加5.7%的百树得乳剂2000倍液或用4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加5.7%百树得乳剂2000倍液泼浇,药液用量为75千克/立方米段木。

 (3) 灌水喷雾法:采收后,根据成、若虫均有遇水后向上爬出土面的习性,可先灌水,淹没土面4~5小时,再用喷雾法喷杀虫子。喷药后及时盖好塑料薄膜,可提高防效。

造桥虫

形态和习性

成虫体长12毫米,翅展25-28毫米,为灰黑色小型蛾子。触角丝状,前翅三角形,外缘有8个黑点,前缘中间有一个较大黑点,后翅灰白色。卵扁圆形,长0.6-0.7毫米,宽0.4-0.5毫米,初期乳白色,孵化前灰绿色。老熟幼虫体长22-25毫米,头部黑色,虫体圆筒形,灰黄色,表面有黑褐色疣状突起,进入4龄后体节上有黄褐色斑纹。胸足3对,腹足2对,行走时呈拱桥状。蛹长11-14毫米,纺锤形,褐色。

发生规律

7-8月高温期为虫口发生高峰,对灵芝为害最严重。卵期7-9天,幼虫期23-25天,蛹期12天,成虫寿命5-6天。成虫昼伏夜出,雌虫产卵于灵芝菌盖下表面边缘或菌盖与菌柄交界处。

为害情况

该虫危害灵芝子实体,初龄幼虫在菌盖表面和边缘取食,造成凹陷和缺刻,3龄以后可直接蛀入子实体内部,同时排出大量粪便,不仅污染菇体,同时招致绿霉菌等杂草繁衍,有害灵芝生长,使产量降低、品质受损。

幼虫蛀食子实层,使之造成槽沟状,更多是食菌盖外缘幼嫩部分,造成缺刻,严重时蛀入子实体内部,严重影响灵芝的质量和产量。化蛹前老熟幼虫吐丝联结锯屑与虫粪作茧,在茧中化蛹,也有少数在蛀孔隧道中化蛹。

灵芝造桥虫以幼虫为害灵芝子实体,初龄幼虫在菌盖表面及外缘取食,造成虫伤凹塘和缺刻,随着虫龄的增长,可直接蛀入子实体内部,同时排出大量粪便,不仅污染菇体而且招致绿霉菌等杂菌繁衍,有害于灵芝生长,影响其产量及品质。据蒋时察报道大田小棚薄膜草帘覆盖栽培,7月上旬栽培的袋被害率达13.3%,8月上旬栽培,被害率高达42%,室内、大棚栽培被害率分别为6.2%、8.5%。

防治方法

(1)门窗安装纱网,杜绝成虫侵入产卵。

(2)苏云金杆菌(简称Bt)加入加入万分之一的菊乐合酯复合剂1000倍混合喷雾杀灭,对幼虫的防效达94.8%,菊乐合酯1000倍达100%。

(3)收完一块田立即防治一块田,虫龄越小,防治效果越佳。为防止虫子逃出棚外,棚四周及沟边也必须喷药。喷药后及时盖好塑料薄膜,可提高防效。

(4)高压静电杀虫灯诱杀。

(5)合理轮作实行轮作,避免连续种植,虫量可减少2~3倍,并新菇棚尽可能远离老菇棚。

星狄夜蛾

星狄夜蛾属于造桥虫中的一种,是为害灵芝、平菇、木耳等食用菌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发生较普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毫米,翅展25-26毫米。雄虫体暗紫褐色,头、胸、腹1-2节背面均有厚密的鳞毛丛。触角丝状,下唇须灰黑色,向上弯曲,基节较小,第二节很大,第三节细小,其基部和端部白色。前翅紫黑色带有光泽,基部浅黑色,基横线黄白色外曲,中横线黑色,前中部外曲,肾状纹黑色内曲呈“3”字形,前后翅外缘线前端为一黄褐色斑,其后为一列小白点,呈弧形排列;后翅外缘后端融合成一白曲纹。雌虫体暗褐色,前翅黑褐色。

卵长0.5毫米,横径0.8毫米,圆形,绿色,表面有40余条隆起纵脊,纵脊间有20多条细密的横脊相连。幼虫幼虫共有5龄,末龄幼虫体长25-30毫米,头部黑褐色,腹部呈圆筒形,节间缢缩明显,背中线暗绿色,背面纵向散布白色的扭曲线纹。各节毛片大小不一,棕黄色,周围乳白色。在第5、6、10腹节生有腹足3对,趾钩单序中列式。蛹体长11-13毫米,腹末有短刺2对。

发生规律

星狄夜蛾在南方一年发生5-6代,主要是以蛹越冬,通常在4月中旬羽化为成虫,全世代历期约一个月左右。成虫对糖醋和花粉有趋性,雌虫羽化后第三天进行产卵,以第四、五天产卵量最多,在夜间或早上将卵散产于子实体和培养料表面。该虫生长室温为20-30℃,卵期为5-6天,幼虫期11-15天,蛹期8-12天,成虫寿命3-13天。高龄幼虫行动缓慢,有作茧悬挂的习性,幼虫11月仍可活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老熟幼虫逐渐化蛹进入越冬期。

为害特点

主要取食灵芝菌盖和菌肉,被害处留下弯曲隧道。并且在子实体上留有缺刻孔洞。降低灵芝的商品价值。

该虫以幼虫取食灵芝菌盖背的菌肉,造成弯曲隧道,虫道两旁布满褐色子实体粉末和虫粪。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在菇房内安装纱门、纱窗,防止成虫迁入,搞好环境卫生,将菇房周围的废弃物及杂草集体清除,以减少虫源。

(2)在最后一茬食用菌收货后,应及时杀灭残留在料中的虫口,减少虫害。

(3)利用高龄幼虫行动缓慢,又有做茧悬挂的习性,可人工捕捉及摘除,以降低虫口密度。

(4)化学防治在虫害大量发生时,在采菇后用20%速灭杀丁乳剂或其他菊酯类农药5000-8000倍液对料面、栽培架等进行喷雾。

常用药剂速灭杀丁乳剂。

凹黄蕈甲

形态和习性

成虫体长3-4.5毫米,长椭圆形,有光泽。头部黄褐色,触角11节,褐色。复眼大,圆球形。前胸背板宽大于长,黄褐色,中间较深。鞘翅基内缘各有1对方形黑斑,鞘翅基半黄褐色,端部黑色。足黄褐色,较细。自肩角斜向中缝有红黄色斑纹相接,且红黄色斑纹在鞘翅背几乎形成“凹”字形,故名凹黄蕈甲。幼虫初孵化长0.8毫米,老熟5-6毫米,黄白色,头部棕褐色,足淡黄色。

一年发生2代,在室内可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和成虫越冬。4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中旬至5月下旬产卵。成虫有假死性,喜群居,5月下旬至6月孵化为幼虫,6月下旬化蛹,7月下旬羽化为成虫,8月中旬交尾产卵。

为害情况

成虫多在段木裂缝或孔洞边缘啃食菌丝体,子实体发生后转移在菌柄和菌盖上取食。幼虫多从表皮蛀入木质部,纵横交错地蛀食菌丝体。也为害子实体,形成弯曲的孔道,因此对灵芝的产量和品位影响很大。

防治方法

(1)做好栽培场所和仓库的卫生,发现虫害及时处理。

(2)自产或收购的灵芝子实体若发现有凹黄蕈甲侵害,应摊在45℃以上水泥上暴晒2天后密封入库。若有条件放入0℃以下冷库中3-5天,能将害虫冻死。

(3)带虫的段木或子实体可用磷化铝密封熏蒸杀虫。

大菌蚊

大菌蚊又名中华新蕈蚊,多发生在人防地道矿山坑道比较阴湿的地方。该虫在春、秋两季以幼虫危害灵芝。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6.5毫米;黄褐色,头部黄色,触角中间到头后部有一条深褐色纵带穿过单眼中间;单眼2个,复眼大,紧靠复眼后缘各有1前宽后窄的褐斑;触角长,鞭节14节;下鄂须褐色,3节;胸部发达,背板多毛并有4条深褐色纵带,中间两条长,呈“V”字形;前翅长5毫米、宽1.4毫米,其上有褐斑;足细长,胫节末端有一对距;腹部9节,1-5节背板后端均有深褐色横带,中部连有深褐色纵带。

卵椭圆形,褐色,顶端尖,背面凹凸不平,腹面光滑。

幼虫蛆状。初孵时体长1-1.3毫米,老熟时10-16毫米,黄白色,头壳黄色,胸和腹部淡黄色,共12节,气门线深色波状。

蛹体长5.1毫米,初蛹乳白色,后渐变淡褐色至深褐色。

为害特点

以幼虫取食灵芝菌丝和子实体,在被害处留下蛀孔,并且还排泄黏液及虫粪污染菌体,导致灵芝的品质下降。

发生规律

无锡地区一年发生12代,以卵进行越冬。翌年4月随温度上升卵孵化,开始活动,发生高峰期随各地的温度不同有差异,无锡4-6月份为发生高峰期,北京地区6-7月份为发生盛期。该虫生长适温为22-31℃,完成一代需要12-21天,成虫寿命为3-6天。雌雄成虫交尾时间长短不一。卵期2-4天,幼虫期5-7天。幼虫有群居性。成虫多在夜晚产卵,将卵散产于芝盖及芝柄上。成虫有趋光性。10月中旬以后卵进入越冬期。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清除虫源。将采收后留下的芝根等废弃物清理。

(2)在栽培室安装纱窗,防止室外菌蚊飞进菇房产卵。控制灯源,门、窗附近不要装灯,室内开灯时间尽量减少,以免招引室外菇蚊。

(3)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可用3瓦黑光灯或节能灯,在灯下放水盆,内加0.1%DDVP进行灯光诱杀(注意关好门、窗);用黏虫板粘杀,将40%聚丙烯黏胶涂于木板上,挂在强灯光的附近,有较好效果,粘杀有效期达2个月左右。

(4)化学防治可在菇房喷洒1:500-1:1000倍的90%敌百虫结晶。在成虫发生期,喷洒1:500-1:600倍的80%敌敌畏乳油,或菊酯类杀虫剂。

常用药剂敌百虫结晶、敌敌畏乳油、氯氰菊酯。

真菌瘿蚊

形态和习性

成虫体小,长1毫米左右。头、胸、背部深褐,其他为灰褐色或橘红色。头小,复眼大,左右相连,触角细长念珠状,11节,每节都有环生放射状细毛,雄虫触角比雌虫长,翅宽大有毛。雌虫腹末尖细,雄虫腹末有一对钳状抱握器。卵肾形长0.3毫米左右,乳白至淡褐色。幼虫蛆状,体13节,无足,橘黄、淡黄或白色。蛹为裸蛹,平均长1.07毫米,宽0.27毫米,橘红色,顶部有2根毛,为呼吸管。

成虫、幼虫均有趋光性,在较明亮地方,虫口密度大。幼虫喜潮湿,在潮湿处活动自由,在水中可存活多天。高温、高湿条件下,每周繁殖一代。因此,短期内可大量发生。

为害情况

以幼虫为害灵芝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发菌期间在料中为害,覆土后转移至土层,为害绒毛菌丝与子实体原基,菌蕾受害后发黄,萎蔫而死。

防治方法

(1)发生室门窗安装纱网,防止成虫侵入。

(2)清除废弃脏物及废料,保持卫生和撒石灰保持环境干燥。

(3)发现瘿蚊时,用1%氯菊酯或1000倍50%的辛硫磷喷杀。

(4)覆土堆制消毒处理时表面喷洒500倍敌敌畏药液,覆盖薄膜杀灭卵、蛹和幼虫。

(5)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安装“食用菌高压静电杀虫灯”捕杀。最近,浙江余姚市食用菌研究所根据食用菌小飞虫设计生产出一种新颖的高压静电杀虫灯。该产品具有杀虫效果好、安装方便、使用安全、耗电低、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

闽菇迟眼蕈蚊

闽菇迟眼蕈蚊又称尖眼菌蚊、菇蚊、菌蛆等。

形态和习性

成虫体长2.8-4.2毫米,体黑褐色,复眼长椭圆形,两复眼延伸成眼桥,触角16节,褐色,长1.2-1.3毫米。翅淡烟色,具3条粗纵脉,长1.8-2.2毫米,宽0.8-0.9毫米,足黄色细长。腹部8节有微毛,雌比雄大,雄虫孢握器钳状,两端节向内弯。卵椭圆形,初白色,后黄色。蛹黄褐色。幼虫蛆形,长6-8毫米,乳白色,头部黑色。

喜在畜粪、垃圾、腐殖质和潮湿的废料和覆土上产卵。成虫有趋光性,飞翔能力强,有群居和爬行时吐丝习性。

为害情况

以幼虫为害灵芝菌丝体和子实体。幼虫多在培养料表面取食,把菌丝咬断吃光,使料面发黑成松散米糠状。同时,蛀食菌柄、菌盖,将内部蛀空,外部留下许多针眼大小的虫孔。有时成虫产卵在菌盖上,幼虫则向下蛀食。被害子实体不能继续发育。

蕈蚊其幼虫钻食幼小菌蕾菌柄及正在生长的菌盖,稍一惊动它即钻入灵芝组织中。在子实体上结茧化蛹并羽化为成虫。

防治方法与真菌瘿蚊防治方法相同。

大蚤蝇

形态和习性

成虫活跃,体黑色至黑褐色,体长2-3毫米,触角短,带芒。中胸背板隆起较高。幼虫蛆形,淡黄色至白色,头前端尖,体有11个切痕,后端斜圆,有2个乳突,后气门型。蛹褐色。卵白色,椭圆形,卵期7天左右。

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17℃以上活动频繁,并在近菌丝生长的培养料上产卵,24℃下完成一代只需15天,春夏大量发生。

为害情况

由幼虫为害菌丝,一般蚤蝇幼虫侵害紧靠覆土下,并集中在长出小蕾的菌丝处取食,造成子实体死亡。湿度大、通风不良,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1)门窗安装纱网防止成虫飞入产卵,同时做好场地清洁卫生工作。

(2)蚤蝇的发生期不整齐,并钻入士、料内为害,因此防治上应以杀灭成虫为主。注意覆土湿度不宜过高,以减少蚤蝇大量发生。

(3)严重发生时,排棒前或采芝后喷雾1500倍二嗪农;出芝期发生为害用3000倍溴氰菊酯药液喷雾。

跳虫

跳虫也叫烟灰虫、香灰虫、弹尾虫,在灵芝上危害的常见是紫跳虫。跳虫群居危害灵芝菌丝,取食子实体菌盖,使灵芝菌盖出现不规则凹点或缺刻,降低产品质量,一年可发生6-7代。

书虱

在灵芝精粉贮藏期间,发生了一种害虫。这种害虫即是书虱。

形态特征

书虱较为弱小,成虫体长1mm左右,若虫稍小,渐变态形。全身乳白色,半透明,无光泽。无翅。头部稍红,触角细而长,复眼不很发达,黑色/。下颚须第2节上无杆状感觉器。胸仅2节,中、后胸愈合。胸足3对。刚毛短而散生,数目不定。

综合防治技术

(1)灵芝精粉要充分干燥,最好是真空透明包装;

(2)贮藏室内空气湿度要降低到5%以下,要经常通风干燥;

(3)室内要装照明灯;

(4)贮藏量较小时,可以放在低温冰箱内;

(5)万不得已,可用磷化铝熏蒸。磷化铝每片重约3g,每吨灵芝精粉需用3~5片,或者每10m3贮藏空间需用2~4片。施药后仓库密封3~5d,即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消毒效果。待药味全部散改尽,人员方可进入操作。

相关阅读

专题大全